近日江苏省正式发布了《档案移交与接收规范》(DB32/T 5157-2025)这一全省的重要标准的出台,对全省的档案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
《档案移交与接收规范》由江苏省档案局提出并归口,省档案馆联合省交通运输厅、南京市档案馆、常州市档案馆、宜兴市档案史志馆共同起草。标准共分为7个章节和1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
移交与接收范围:明确规定了全省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档案的移交与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的接收范围。
时限要求:对档案移交的时间节点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档案及时归档。
程序规范:详细规定了档案移交与接收的具体流程,包括交接文据、验收申请等环节。
质量要求:对移交档案的质量标准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电子档案管理:特别对电子档案及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移交和接收作出相关规定,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该标准的发布具有重要的行业背景和现实意义:
政策依据: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江苏省进一步完善地方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行业需求:随着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和信息化发展,原有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亟需统一规范。
实践基础:省交通运输厅等参与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已有丰富实践,如完成5.4万卷、10.54万件历史档案的移交工作。
发展目标:通过标准化管理,优化档案资源配置,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该标准在行业内获得高度评价:
指导作用:被评价为"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行业影响",将显著提升全省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信息化推动:专家认为该标准"引导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升,助力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
操作便利:标准附有16个资料性附录,包括各种样表和操作指南,极大提高了可操作性。
行业示范:作为地方标准,其成功经验可能为其他省份提供参考,推动全国档案管理标准化进程。
《档案移交与接收规范》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变化:
流程优化:统一的移交接收程序将减少工作随意性,提高效率。
质量提升:严格的质量要求将确保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数字化转型:电子档案相关规定将加速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责任明确:清晰的规定有助于明确各方责任,减少纠纷。
这一标准的出台与施行,意味着江苏省档案管理工作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举措,档案工作将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力量。